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形成的原因較復雜,其機理尚不完全清楚。但臨床上時有發(fā)生,且預后較差,目前沒有滿意的治療方法。
近年來,有專家采用滋補肝腎的中藥,并重用山茱萸的治療法則,收到一定療效。
選取自1994年2月至1996年12月治療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慢性腎炎的病例共12例進行觀察。這12人入選時表現(xiàn)為HBsAg(乙肝表面抗原)全部陽性,HBV-DNA(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全部陽性,9例HBeAg(乙肝病毒e抗原)陽性,3例HBeAg陰性。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轉氨酶升高,有血尿、蛋白尿,其中6例偶見管型尿,尿素氮、肌酐均在正常范圍內。
采用滋補肝腎的中藥并重用山茱萸的方法(生熟地各12克,山藥12克,山茱萸15~20克,茯苓15克,澤瀉12克,菟絲子12克,女貞子12克,芡實12克,丹參12克,防己10克,萆12克,冬蟲夏草2~3克)進行治療。其中山茱萸的使用視病情的輕重而酌量,小兒用量適當減少。冬蟲夏草在血清白蛋白低于3.5克/分升時用3克/劑,一般用2克/劑。因是貴重藥,冬蟲夏草應單包,另煎,兌服。8周為1個療程。服中藥期間除服維生素C、復合維生素B外,不服影響肝腎功能的藥物。服藥8周后一般服六味地黃丸鞏固療效,有的患者仍繼續(xù)服上方中藥,觀察期間中藥處方不變。
結果顯示,顯效者(服藥8周后尿蛋白陰性,尿常規(guī)無紅細胞及管型,腎功能正常,無自覺癥狀,觀察半年無反復)4例,占33.3%。有效者(服藥8周后尿蛋白陰轉,尿常規(guī)無紅細胞及管型,或停藥后檢查結果有波動,但尿蛋白在(+)以下,紅細胞在5個以下)5例,占41.6%。
服用本組中藥治療的病例在治療過程中未發(fā)現(xiàn)因本治療而產生肝、腎損害,血常規(guī)、便常規(guī)化驗無異常表現(xiàn)。山茱萸最大量用至每劑25克,未發(fā)現(xiàn)自覺不適及其他不良反應。
有效病例在服藥后血清白蛋白測定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尿蛋白明顯減少或陰轉的病例其血清白蛋白數(shù)均能維持在35克/升以上,療效鞏固?刂颇虻鞍仔Ч患训牟±灏椎鞍滓嗖荒莒柟。冬蟲夏草在促進血清白蛋白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在本組病例中有的病例在開始用藥時因冬蟲夏草價格較貴未用此藥,血清白蛋白沒有增長或增長較慢,用此藥后血清白蛋白增長較明顯,但不用此藥并不影響尿蛋白的控制。
中醫(yī)中藥鑒于肝腎同源的理論,對本病最常用的方法是滋補肝腎,肝腎同治,代表方劑即六味地黃丸,無論使用湯劑或丸劑均有一定療效,但總感力度不夠,表現(xiàn)為療程長、顯效慢。國內曾有人研究用滋陰補腎、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等藥物進行治療。
如六味地黃丸、一貫煎等有清除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CIC)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另有人通過動物實驗證實山茱萸有較好的抗過敏、抗變態(tài)反應及增強自身免疫的作用。冬蟲夏草有補虛損、益精氣之功效,臨床上常用于咳喘勞嗽、陽萎遺精、自汗盜汗、腰膝酸軟及病后體虛諸證。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其有抗腫瘤、抗菌、鎮(zhèn)靜及激素樣作用,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又有抑制體液免疫的作用。因此,以六味地黃湯為基礎,重用山茱萸并使用適量的冬蟲夏草組方用藥,治療乙肝相關性腎炎收到了較好的療效,進一步證實了中醫(yī)中藥通過生物調節(jié)的原理治療疾病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