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愛厭食
Yoka時尚網(wǎng)-《時尚健康女士》
西方對厭食癥的診斷,往往都與“怕肥”連上關(guān)系,認為患者對本身的體重及體形有極度歪曲的概念,相信是基于傳媒及時裝界那過分標榜消瘦身材的文化影響但是,根據(jù)一些東方的資料,我發(fā)覺有超過一半以上病人,都不是基于減肥而厭食。他們的厭食,更多是因為愛恨糾纏。
夕夜,到朋友家中作客.佳肴滿桌,朋友向我介紹一位滿面焦急神色的父親,他17歲的女兒患上厭食癥,已經(jīng)5年。這位父親重復(fù)地向我解釋女兒的飲食習(xí)慣,不沾油膩不沾糖,連水果都不能在她眼前存在——因為其中含糖。自己不吃不算,連父母也不許吃。偏偏父母都是愛飲愛食,卻被女兒制肘得毫無辦法。其實這種情況十分典型,厭實癥的先鋒學(xué)者Bruch,在早期就記錄了這樣的一段案例,為了保持98磅的體重,病人把整個家庭弄得雞犬不寧,不許家中存有任何食物,迫使父母親每頓飯都要出去買菜,吃剩的食品都得丟掉,因為她怕自己耐不住吃多了,就會破壞她那一定的體重。溫習(xí)功課的時候,也不許父母在身旁,因為她不能容忍別人的聲音。她曾多次入院治療,但行動愈來愈暴躁,最后父母怕得離家出走,一切消息交由別人轉(zhuǎn)達。
厭食的幻象與真相
父母的最大克星,莫如兒女患上厭食或暴食。西方厭食,多為形體;而東方厭食,卻常因情感。翻看古代對厭食癥的描寫,除了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的文化潮流,我覺得最有趣的,莫過于明代湯顯祖的著作《牡丹亭》。書中的小姑娘杜麗娘,足不出戶,在后園的牡丹亭下做了一個夢,夢見與情人幽會,醒來茶飯不思,結(jié)果一命嗚呼。如果說杜麗娘是為情而拒食,不如說她是為一個幻覺而絕食。我自己見過的厭食癥案例中,的確有幾個類似杜麗娘癥狀,這些年輕女孩本身條件上佳,但不知何故,就是出不了家門,無法投入外面的世界,即使有很多曾經(jīng)有赴洋經(jīng)歷,但總是千方百計地回到家里,糾纏在父母的關(guān)系中,維持著一個鐵三角的局面。
我問其中一位已經(jīng)奄奄一息的少女,為什么要餓死自己?她說,因為我要父母知道,我們過去的日子是多么的溫馨,我想回復(fù)那段時光。后來才知道,這少女的父母以前的確恩愛,但是夫妻二人慢慢地積累了一段怨氣,愈來愈難以共處。不過他們很少吵鬧,倔強的母親只是顧著面子,對丈夫不理不睬。女兒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對母親說,你可不可以讓自己的臉面好看一些?母親氣得怒不可言,她不明白女兒為什么每天重復(fù)著一句話,只感到厭惡萬分。這女兒的幻象,不是她自己的情,而是父母間的情。
在理智與厭食之間
正常長大的人,無論父母之間有多少解決不來的矛盾都會放下,知道要走自己的路,不能永遠背負著父母。但是很多有飲食障礙的青年,往往把父母的事變成自己的事。因此,我們叫這病做長大的問題。另一位少女,認為父親過于大男人主義,病了八年。始終要雙親受累。她對父親說,如果沒有我這病,你會低聲下氣地聽我的話嗎?連母親都對她說,我們上一代有很多事情是你所不能了解的,你別管我們,管好你自己的事就成。但是女兒無法理解。多年來,她只愿投入父母的漩渦,她沒有自己的夢,只有父母的事。這些病人,在清醒時都是十分理智,而且分析能力很高,但是發(fā)病時,立刻就變成一個不能自制的小孩子。圣誕前,一位少女當著父母親宣布,我想清楚了,再也不能把精力都放在你們身上,我已經(jīng)荒廢了不少時光,看著我的同輩都事有所成,就是我自己與這周遭世界格格不入,我再不拍馬直追,這一輩子都完了。她說,那是她的新年愿望。
厭食者,被迫者還是強迫者?
但是新年還沒有來臨,她就哭著給我來電,說她又失敗了,“我看著媽媽那生氣的面孔,完全沒有人安慰她,而我心中是多么地疼她,多么地與她心連心,為什么她完全不知道我的心意?”她說,如果我找到一個男朋友就好了,也許那人會助我走出困境。又是一個杜麗娘的樣本。
這些青年病者的心態(tài),都是十分復(fù)雜而又充滿困擾,像一株種在室內(nèi)的樹干,無法伸向室外的天空,只有不斷地往內(nèi)發(fā)展。
我看很多這一類厭食者,他們不是怕肥,而是害怕外面的世界,稍有挫敗,便想重回母體,或把怨氣發(fā)在父母身上。偏偏很多父母,都是陰差陽錯,結(jié)果糾纏得難分難解,極力斗爭,病人與家人同樣地苦惱。尤其是長時間的糾纏,更是棘手。我自己處理的個案中,最難纏的是一個患病8年的少女,已經(jīng)瘦得皮包骨,卻怎樣也不肯入院治療,她說:我不喜歡別人逼我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救命關(guān)頭,不愿被強迫也得被強迫。
偏偏是她的父母不但不救人要緊,反而幫著女兒說,人各有志,她一定要死,我們只有成全她。母親淚下如雨,沒有想到救女兒,反而叫我放手,女兒活生生地坐在面前,父親卻說,她的死活,只有聽天由命了。表面看來,這對父母好像十分不近情理,但是如果你明白這個家庭已經(jīng)與病魔斗爭多年,他們的心態(tài)與感受早被女兒的厭食支配,雙方都沒有邏輯可言。幾經(jīng)辛苦,讓父母說盡心中的負氣話。他們才下這決心,把女兒捉住送進醫(yī)院,讓醫(yī)生去料理女兒的問題。醫(yī)生為少女做了檢測后,嚇了一跳,根據(jù)常*態(tài),這少女早該沒命,幸好她的身體在長期抗饑的情況下,反而適應(yīng)了現(xiàn)況,但是已經(jīng)奄奄一息,經(jīng)過半年治理,才把她救活過來。
有趣的是,少女長胖了,月經(jīng)回復(fù)了,已經(jīng)重返校園,卻偏要每天趕回家與母親吃午飯,寸步不離母親,對父親卻是無理取鬧。為避免與女兒沖突,父親找了一份夜間兼職,不敢回家。女兒說,她的最大心結(jié)是父母婚姻不和,至如今,女兒仍說:我不甘心,為父母的問題,我犧牲了8年的時光,他們?nèi)匀粵]有和好起來。但是她不知道,她拯救母親的方法就是把父親趕走。我問她說:他們?nèi)绻^續(xù)冷戰(zhàn),你是否又要把自己餓死?她說:不餓死自己,還有什么可做的事?我說:父母冷戰(zhàn),你可以為他們死,也可以耳不聞,眼不見,可以專心讀書,可以交同輩朋友,可以放下上一代的恩怨,發(fā)掘自己的世界,可以享受珍饈百味,緣何美饌當前,忍住不吃,白白餓死?!可做的事真的很多,所有患上心病的人,都是不知道自己是可以做選擇的,或者不如說,是不愿意做選擇。
相關(guān)文章
-
適度快樂的人比高度快樂的剛健康美國的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居安思危、適度快樂的人往往比滿于現(xiàn)狀、高度快樂的人學(xué)歷更高、更富有,甚至更健康。
-
命運就是心理的強迫性重復(fù)每個人在他成長的過程中,都發(fā)展出了一整套保護自己的措施。這些措施可以是成熟的、強大的,也可以說是不成熟的、脆弱的。
-
輕松趕走壓力的妙招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壓力太大,在我們生活中很多人都想辦法去趕走減壓力,那么我們要怎么樣才能看到自己的心理壓力呢,其實這些妙
-
國人的幸福都是這樣被盜走的現(xiàn)在很多國人都感覺自己并不是非常的幸福,但是其實隨著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濟的增長,國人是應(yīng)該可以感覺到幸?鞓返,那麼是什么盜走了
-
要獲得快樂 對欲望說不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一直有快樂,但與此同時很多人都非常的有欲望,一個特別有欲望的人是很難獲得快樂的,因為她們對于什么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