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癥是一種發(fā)病率非常高的疾病了,會影響到患者的思想,帶給他們較多的傷害,此病的類型較多,大家需要將強迫癥疾病的類型了解清楚才可以,從而讓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此病,來看看強迫癥的相關類型主要有哪些呢。
強迫癥的類型:
強迫癥已經存在了很久了,但很多人都不明其癥狀原因,但有大量研究表明,焦慮癥與遺傳因素、個性特點、不良事件、應激因素等均有關系,尤其與患者的個性特點緊密相關,比如:過分追求完美、猶豫不決、謹小慎微、固執(zhí)等,具備這些不良個性特征容易患強迫癥。因此也根據(jù)這樣的特點,將強迫癥分為以下幾種常見的類型。
1、 擔心類:反復關門,反復關電閘,煤氣閘等;反復檢查試題,浪費時間,痛苦不堪;反復放電話,怕電話沒有放好;反復為兒童蓋被子,理被子,怕被子沒有蓋好。
2、儀式類:用強迫意識,抵消內心恐懼與被懲罰感。走路時,不能踩磚縫,或者者只能踩磚縫;走路時,不能踩自己的影子;進門時,只能向右轉等。
3、潔癖類:怕臟水,怕碗里有臟東西,怕菜沒有洗干凈;反復洗手,怕口水不干凈,反復吐口水;怕自己的東西被別人碰觸而不干凈;怕書包別人踩,而不知道;怕書落在地上,地上有痰等。
4、完美類:購物時反復挑選,不能決定。購回來后,又去調換。調換后,又發(fā)現(xiàn)有缺陷。有一點瑕疵,或者是想象中的瑕疵,對這件物品就會舍棄而不用。
以上就是關于強迫癥類型的介紹,強迫癥是一組以強迫癥狀(主要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神經癥。強迫癥在臨床上并不少見,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強迫癥患病率大約為1%,1982年我國曾經做過一次12個地區(qū)的調查,結果顯示強迫癥的患病率為0.3‰。實際上,這個數(shù)字遠遠低于實際的患病率。因此強迫癥的危害是極大的。
強迫癥的病因:
一、心理社會因素:精神分析學派認為,強迫癥是強迫性人格的進一步發(fā)展。行為學家則認為,強迫癥的產生是由于刺激——反應出現(xiàn)過多重復導致焦慮,使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興奮和抑制失調,從而導致異常習慣的形成,病理性認識和反射的建立,使沖動、思維和行動拘泥于固定的行為學習模式,這就是強迫癥的原因。
二、強迫癥的原因-遺傳:家系調查發(fā)現(xiàn),患者的父母中有約5%~7%的人患有強迫癥,遠遠較普通人群高。另外由于人格特征主要受遺傳的影響,而人格特征又在強迫癥的發(fā)病中起一定作用,故也提示強迫癥與遺傳有關。在臨床上也觀察到,約2/3的強迫癥患者在病前即存在有強迫性人格。
三、強迫性人格的特征是,膽小怕事,謹小慎微,優(yōu)柔寡斷,嚴肅古板,辦事井井有條,力求一絲不茍,注重細節(jié),酷愛清潔。
大家在清楚的認識到了上述的內容之后,特別清楚的了解到了強迫癥疾病的類型有哪些了,該病在目前來看是相當多見的,我們必須要清楚的了解強迫癥的知識才可以,而且朋友們需要正確自己的思想,進行一些預防強迫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