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憑什么決定孩子的未來?
這是一個湖南大學數學博士的故事。
這個故事是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系主任王能教授那里聽來的,王能是我們多年的好友,他在美國金融領域是一位十分優(yōu)秀的學者,在美國相對成熟的金融研究領域要想有所突破對于很多學者來說都很難,他的優(yōu)秀在于他總是能夠找到突破點并且建立模型去證明,每年他都會在美國金融領域核心期刊發(fā)表很多文章。
作為一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華人學者,每年給他寫信的中國學生不計其數,其中不乏北大、清華、人大等等中國最高學府的優(yōu)秀學生,信的大體內容都是:……讀了您的一篇文章,覺得……之后就是介紹自己的優(yōu)秀以及自己如果能被哥倫比亞大學錄取就會……經常收到千篇一律的來信的確比較難處理,因為每個學生的成績都非常優(yōu)秀,每個學生的背景故事聽起來都一樣輝煌,很難從一封信或一份申請材料中判斷一個學生是否真的適合金融學科的研究。因此,在收到這樣的來信之后,王能有時會給學生返回一個簡單課題,這個課題通常需要學生通過自己的想法建立數學模型來解決或提供一些解決思路。有些信石沉大海,有些信幾個月后有了回復但是學生建立的模型完全不對路。去年他收到了來自湖南大學一個在讀數學博士的來信,信的開頭和其他學生的一樣,但是這個博士在信中對他文章中所用到的一個模型有一些新的想法,他覺得有些不同,于是將手頭正在研究的一個課題發(fā)給這個數學博士讓他建立數學模型,沒想到這個數學博士第二天就給他回信了,而且建立出來的數學模型完全對路。王能如獲至寶一樣地開始跟這位數學博士聯絡,最終把他邀請到美國做訪問學者,每天指導他學習工作。王能手頭有很多課題需要研究,每一個課題都有可能對他所研究的金融領域有所突破,由于受自己的時間限制,每年能將這些課題建立模型研究最終發(fā)表成為文章卻很有限,按照王能自己的話說,有了這位數學博士幫忙,他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至少50%,他們倆一起合作有望每年能夠發(fā)表更多文章。
在聊起這個數學博士的故事時,王能也非常惋惜地提到很多來自中國名校的畢業(yè)生,雖然考試成績一個比一個優(yōu)秀,但是創(chuàng)新思想和創(chuàng)新能力普遍比較弱,在申請金融專業(yè)的時候很多學生其實還不知道金融究竟是研究什么,需要什么樣的能力。很多中國學生來到美國學金融工程專業(yè),來了之后才發(fā)現金融工程與自己想象中的金融其實不一樣。王能希望能為中國的學生多做一些事情,于是在去年接受了上海財經大學的聘請兼任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往返奔波于中國與美國之間。
聽完這個故事,有幾點思考與父母們分享:
1. 有所作為、無所作為、錯誤指導
每個父母都希望為孩子多做一些事,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多花一些功夫,中國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投資在全世界都有名。父母多為孩子的教育做一些事應該好過讓孩子放任自流。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有時候無所作為其實好過錯誤指導。湖南大學的這位數學博士家在農村,父母沒有太多文化,在孩子的專業(yè)選擇上幫不了什么忙,與那些幫孩子選擇熱門學校、熱門專業(yè)的父母相比,他的父母實屬無所作為,這位博士只能憑自己的興趣選擇了一個冷門專業(yè)——數學,歪打正著的是大家趨之若鶩的金融專業(yè)其實非常需要的是數學功底,而很多在父母的指導下選擇了熱門專業(yè)的孩子其實沒有這個天賦、不具備這個能力、也不可能在這個專業(yè)領域有所作為。
由此也想到了中國父母在孩子早期教育上的投入,從抬頭翻身培訓到少兒MBA培訓,每一年齡階段的每一種課程父母都投入了大量的金錢及時間,的確是有所作為的,可是這些有所作為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是好是壞?當父母投入了這么多金錢和時間之后究竟期待孩子有什么樣的不同?當最終教育出來的孩子和父母的期待不同時,父母會是怎樣的心情來面對孩子?
2. 父母憑什么幫孩子選擇未來?
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就在幫孩子選擇孩子的未來,父母做的每一個決定都在影響孩子未來的生活軌跡。作為父母,我們憑什么幫孩子選擇未來?我們怎么能夠判斷我們所做的每個決定真的是為孩子好?父母幫孩子選擇了國際貿易專業(yè),等孩子畢業(yè)后貿易專業(yè)畢業(yè)生泛濫,孩子找不到工作;父母幫孩子選擇了金融專業(yè),孩子畢業(yè)后趕上金融危機,工作難找;父母幫孩子選擇會計專業(yè),孩子畢業(yè)后發(fā)現自己根本不喜歡當會計……
父母究竟是否有能力判斷這個迅速發(fā)展變化的世界會走向哪里?父母對于孩子未來要生活的20年后、30年后的世界究竟了解多少?全球化、多元化是一個幾乎不可逆轉的趨勢,父母所接受的教育是否能夠理解那樣一個世界?
3. 父母能為孩子做什么?
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教育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識,讓自己更有判斷力;除此之外,父母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主導自己的生活,形成自己的判斷,畢竟孩子最終將要自己去面對這個變化的世界,在那個時候,父母想幫忙也會力不從心;父母需要留心觀察孩子究竟喜歡什么、擅長什么,保護孩子的愛好,讓孩子將自己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父母應當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多提出開放性地問題,鼓勵孩子思考,多給孩子提出一些挑戰(zhàn),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父母需要花時間與孩子進行有益地交流,不是單向的訓導與傳授;父母需要培養(yǎng)的是在身體、認知以及情感方面都健康發(fā)展的孩子。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qū),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fā)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