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戀母是因為小時溺愛
戀母情節(jié)的越來越嚴重,很多家長開始注意這個問題,對于戀母情節(jié)的歸根結底,其實大多數(shù)還字的戀母是因為小時候的溺愛。
讀博士的小楊今年已經(jīng)28歲了,與同齡的男孩不同,他的膽子很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小楊三四歲時,父母兩地分居,小楊從小跟著母親,養(yǎng)成凡事離不開母親的習慣。
上大學后,他每天都要給母親打電話,就連要買什么內(nèi)衣褲,都要征求母親的意見。一到周末,小楊就趕快回家,有時陪母親逛街,還讓母親拉著他的手。
最近,小楊戀愛了,他與女孩交往時,總是說“我媽說了”,一切要先問母親的意見,這讓女孩難以忍受,兩人最終分手了。
“這是戀母的一種病態(tài)表現(xiàn)。”北京回龍觀醫(yī)院精神科主任醫(yī)師屈英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戀母情結又稱俄底浦斯情結,在精神分析中,戀母情結是以本能沖動力為核心的一種欲望,也就是男性的一種心理傾向,就是無論到什么年紀,都總是服從和依戀母親。
戀母的形成與兒時的生活環(huán)境和母親的行為有關。屈英指出,3—6歲時是孩子容易出現(xiàn)戀母情結的一個關鍵時期。像小楊這樣,從小沒有與父親生活在一起,身邊缺乏男性榜樣。
母親又將他當作生活的中心,對他過分溺愛和庇護,生怕小楊受一點傷害,這就使得他過于依戀母親。到了青春期,表現(xiàn)為喜歡比自己大的女性,而且希望戀愛對象能像母親一樣。
“過度戀母就會形成一些病態(tài)。”屈英說,例如造成依賴性變態(tài)人格,表現(xiàn)為執(zhí)拗、生活能力差、易怒。男孩還往往不聽父親的話,變得早熟,神經(jīng)質(zhì),感情脆弱,不愛活動。此外,男孩子戀母過重過久還容易失去男性氣質(zhì)和魅力。
對此,屈英表示,對于戀母的人,首先,母親要改變自己的心理,不要過分溺愛孩子。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擴大他的交往范圍。
其次,有戀母傾向的人要有意識地減少對母親的依賴,積極投身工作和社交活動中,充分發(fā)掘自己的潛能,尋找更高層次的心理滿足。“如果情況嚴重,必須尋求醫(yī)生幫助。”屈英說。
好文推薦: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nèi)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xiàn)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xiàn),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xiàn)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xiàn)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xiàn),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yǎng)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zhí)于快樂還是偏執(zhí)于成就,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