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告訴你如何做好親子教育
心理學專家指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行為,所以父母要注重自身修養(yǎng)的提高,這樣孩子才能在大人的影響中學會寬容、謙讓。
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當自閉癥折磨著寶寶時,很多家長痛苦和絕望,有的甚至把孩子當作出氣筒。這種變化無常的情緒,只會讓寶寶越來越封閉,自閉的寶寶需要訓練,親子園可以讓家長學到了如何關愛與包容孩子,讓寶寶通過訓練在語言、認知、行為等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進步,促進正常發(fā)展,消除過分行為,避免及消除固定僵化的行為,增強了生活自理和社會交往能力。讓家長和寶寶在迷失的路上找到了方向,找回了信心,學會了一種樂觀的態(tài)度去看待人生,看待自己周圍的人和事。
家長和子女定時溝通、讓寶寶情感發(fā)泄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形成密切的親子互動,定時溝通是非常必要的。如每周確定固定的溝通時間,如果必要,每周2-3次,每次溝通1-2小時。
溝通時要注意讓子女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勵子女毫無顧慮地表達,對于孩子表達對家長的不滿情緒,父母也要耐心地接受,不能反駁,但可以對孩子做出一些解釋。即使是很小的嬰幼兒也有這種溝通的需求,父母更應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這樣才能夠達到充分溝通的目的,和諧的親子關系也就形成了。
對于家長來說,選取生活當中他們所熟悉的內(nèi)容進行親子教育,做起來會更得心應手。同時,來自于日常生活的事物也能隨時用于生活中,提高孩子的認知水平。
如:1-2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完全取決于成人在日常生活中為他們創(chuàng)設的語言環(huán)境,如帶孩子到“十字路口”,父母可以教孩子觀察的同時,發(fā)出“小轎車”、“公共汽車”、“大卡車”等詞匯音,讓孩子區(qū)分出各種車子,了解各種不同的車子,這樣在生活中利用一切的機會讓孩子多聽和多說,促進孩子的語言發(fā)展和認知發(fā)展。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能夠在玩中學到知識、鍛煉寶寶的身體是最好的方法。
在親子游戲中,家長沒有必要使用高檔的玩具,利用廢舊物品自制的玩具才是最好的。例如布球、橡膠球、封好的塑料罐、雪碧瓶等,在里面放上可以發(fā)出聲音的物品,家長和孩子一起用手去讓這些物品滾動或者用腳去踢。1-1.5歲的孩子會意識到不停地用腳去踩這些物品,會發(fā)出各種奇奇怪怪的聲音,孩子會很高興地意識到這一點,高興了連身體都會搖晃。還可以放上歡快的音樂,家長在引領孩子用腳去踩的同時,感受節(jié)奏。
另外,對2歲以下的嬰幼兒,不要把看電視或類似電視的東西當成一種游戲,因為電視可能對早期大腦的發(fā)展有負面作用。有研究表示,嬰幼兒看電視可以導致他們在數(shù)學、閱讀認知和理解測驗上分數(shù)低,并有可能導致7歲時出現(xiàn)注意力障礙和多動癥問題。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nèi)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xiàn)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xiàn),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xiàn)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xiàn)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xiàn),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yǎng)出心理疾��?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zhí)于快樂還是偏執(zhí)于成就,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