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放假詩”何必揭?
石家莊一所河北省重點中學近日貼了不少“放假詩”。因為高一每周放一天,高二每周只放半天,學生們“都有點厭煩情緒”,故以詩解愁。其中一首詩里寫道:“眼淚汪汪盼大休,學腸寸斷百千愁。挑燈夜戰(zhàn)至子時,無有休憩又一周。天道酬勤可進步,困頓衰弱何處酬?”
“放假詩”反映了學生們的無奈甚至是憤怒——一種無處發(fā)泄、卻又無力反抗的憤怒。正像報道中有同學說的,面對貼滿“放假詩”的告示欄,“感覺放不放假這件事已經(jīng)不重要了,大家都抓住這個機會和氣氛來撒撒氣”。
然而轉天上課前,“班主任宣布,學校嚴禁學生私自張貼,被抓到勒令停課”。“放假詩”再也不見蹤影了。
其實, “放假詩”何必非得揭下去呢?貼在那里有何不可?
中國學生的負擔之大,舉世皆知。減負一直在減,但負擔卻未見其少、反見其多。本該受學生歡迎的“減負”卻讓他們更累了。中青報2月26日刊登了一封題為《我的學生為何說“不要減負了”》的讀者來信,就是顯例。
如果把學業(yè)負擔大看做難以改變的客觀現(xiàn)狀的話,那么主觀上就該想辦法減輕學生們的心理壓力。換言之,“學業(yè)減負”難行,“心理減負”先行。然而上面的校方做法,卻把學生們心理減負的通道堵死了。
“放假詩”反映了學生心聲,當做孩子們撒氣消火的途徑,本來挺好�;蛘�,如果老師再從這些“放假詩”出發(fā),把詩的格律、詩體的傳承演變給學生們講講,不是更好嗎?校方非得以權威之姿態(tài)“痛下殺手”,“嚴禁”、“抓到”、“勒令”之類的詞,已毫無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味道,更像司法機關的通告了。
相關文章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xiàn)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xiàn),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xiàn)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xiàn)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xiàn),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yǎng)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zhí)于快樂還是偏執(zhí)于成就,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