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大學生輕生的心理原因
近期,有關青少年因心理問題引發(fā)的事件可以說是屢見不鮮,尤其是發(fā)生在大學校園的傷害和自殺事件頻發(fā)。校園傷害和自殺事件為何多以高校為主?大學生知識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心理如何更加健康的成長?
心理學家調查報告顯示:2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經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擾,6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偶爾有心理方面的困擾,僅有2%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沒有心理方面的困擾,另有3%的大學生選擇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由調查結果可知,有近九成多的大學生都有過心里方面的困擾。
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人很多都與家庭溺愛脫離不了關系。總覺得自己一路走得都很順利,沒有經過什么大的挫折,有了問題喜歡逃避,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都沒有解決問題的想法,只是一味的鉆牛角尖。比如說,跟男朋友分手了,就會想是他對不起我,他怎么能這樣對我,而不會去想自己在這段感情中的失誤。其實這種把問題推到別人身上的做法,特別容易讓人想不開,或者有了極端的想法,做出極端的事情。還有就是沒有責任感,很多大學生動不動就自殺,難道他們都沒有想過父母會有多傷心難過難過嗎?對于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又將如何報答,隨隨便便就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
另外,學業(yè)也是一個很大的壓力,尤其對于研究生或博士生來講,辛辛苦苦讀了很多年,可是出不了成果,整天面對枯燥的學術研究,很容易就會走上極端了。學校應該為學生多提供一些交流平臺,比如社團活動或其他的團體性娛樂、放松的活動,讓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去認識新的朋友,更多的交流和傾訴,這樣就不容易走上極端了
從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入手,多溝通,多理解,讓孩子能夠有更多“平等”的感覺。指責少一些,表揚和鼓勵多一些,不要把學習當作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更不要讓孩子覺得成績才是評判他們自身價值的唯一標準。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y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fā)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yǎng)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yǎng)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