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調理好婆媳關系
在各種家庭關系當中,婆媳之間的關系大概是最不容易相處的了。不要說那些好不容易熬成婆的老太太聚在一起,談的話題總是離不開議論兒媳婦的長短,就是那些邁進丈夫家多年的年輕女性,有空聊天的時候,也不免把聚會變成了聲討婆婆大會或者訴苦大會。處在婆媳之間的那位兒子兼丈夫,為了維系雙方的關系,受過多少夾板氣,賠了多少笑臉,編了多少瞎話,也是可想而知的。
為什么婆媳關系不大容易相處和諧呢?有的研究者依照弗洛伊德的思路,從婆媳對兒子兼丈夫的情感占有欲及“戀母情結”等角度去解釋。當我們嘗試用社會心理學的視角去分析時,又會得到什么結論呢?
婆媳雙方常常一方強調真有之情,另一方強調應有之情,結果兩方都不滿意。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人在對各種人際關系分類時,會采用一個雙維度的標準。一個維度是關系中兩個人身份角色的距離,一個維度是關系中兩個人的真情交換和義務履行的均衡。
在家庭關系中,親子關系是一種血緣關系,父母兒女以血脈相連,在以父子軸為核心的中國文化里,親子關系顯得尤為重要。而夫妻關系、兄弟姐妹關系相形之下其重要程度都會弱一些。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這些關系是與生俱來的,或者是由角色身份固定下來的。因此,我們對這些關系在情感表達上就形成了各自的區(qū)別。
對此,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稱之為“等差之愛”。意思是說,在親子之間、夫妻之間、手足之間都有來自角色身份規(guī)定的情感。這也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說的“應有之情”。不同的關系有不同的倫理規(guī)范,也有不同的情感類型。
一般來說,在家庭生活中,由于家庭成員不僅有很近的血緣關系,而且還耳鬢廝磨,朝夕相處,同時具有最切近的應有之情和最淳厚的真有之情。
不滿的情緒出現(xiàn)后,婆婆和媳婦又都會出現(xiàn)一種歸因偏誤,那就是認為婆媳關系就是婆媳關系,永遠不會變成母女關系。有的婆婆說:“無論你怎么對她好,她也不會變成你的女兒的。”媳婦就更容易說:“哪個兒媳婦是婆婆養(yǎng)大的?她怎么會對我像對她女兒那么好呢!”她們都不懂得通過對方的母女關系來看對方的情感和人品,來體會對方的真情。如果用真情來換取真情,婆媳關系就一定會與母女關系一樣,成為家庭關系的新的情感支柱。
“分家單過”日漸普遍,社會結構中夫妻軸的地位正在上升,但父子軸依然有重要地位
在傳統(tǒng)社會里,女性嫁到夫家后,對于娘家來說,已經是一盆潑出去的水。姓名被改變,或是只保留娘家的姓氏,變成“王李氏”、“張劉氏”,或是本名前冠以夫姓,成為夫家父子軸上的一個配角。娘家已經不再是自己的家,為父母養(yǎng)老送終的真情表達受到了限制,而夫家也還不是自己的家,要對陌生人生出真有之情并非易事。因此,媳婦處在卑微的地位上,一熬就要幾十年,直到成了婆婆,夫家才終于變成了自己家。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兩種協(xié)調婆媳關系的思路。一種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妻子會把丈夫的娘家也當成自己的娘家,把丈夫的父母當作自己的父母;丈夫也是一樣,把岳父岳母當成自己的父母,把妻子的娘家當成自己的娘家。另一種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相互尊重對方對娘家的價值認定,體驗對方的父子情深或母子情深,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這兩種思路盡管有些不同,卻都可以較好地協(xié)調因婆媳關系引起的夫妻沖突。
-
影響孩子心理的家庭因素一般在家庭中我們都知道很多人都會存在很多的莫名其妙的關系,而且就像一些夫妻之間的關系,或者是子女之間的關系,或者是婆媳之
-
住高層的人陽臺有哪些注意的事項?一般現(xiàn)在的房子都是一些小高層,但是在小高層上面住著,其實也是有很多的風水禁忌的,如果是想要自己變得越來越隨心,那么現(xiàn)在就
-
警惕 十種心理壓力會讓你家庭破碎因為現(xiàn)在的社會也是越來越開放了,人們的思想也是,開放了很多,現(xiàn)在的婚外戀其實也是有非常多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警惕十種心理壓
-
如何培養(yǎng)良好的親子關系?在處理家庭關系時,尤其要注意處理好親子關系,良好的親子關系對于兒童的個人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對于兒童心智的開發(fā),各方面素
-
你的孩子是哪種氣質?如何正確教育自己的下海孩?沒有哪個父母生來就懂得如何教育自己子女的,都是需要一個不斷探索摸索學習進步的過程。其實孩子在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