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味沾染功利性 過的是春節(jié)還是春劫?
農(nóng)歷新年即將到來,回家感受與親人團聚的幸福、與父母一起共享天倫之樂,是每個在外奮斗的游子都心生向往的事情。但現(xiàn)在的在外奮斗的80后、90后甚至是一些70后一想到回家過年,卻有一種別樣復雜的心情。
農(nóng)歷新年即將到來,回家感受與親人團聚的幸福、與父母一起共享天倫之樂,是每個在外奮斗的游子都心生向往的事情。但現(xiàn)在的在外奮斗的80后、90后甚至是一些70后一想到回家過年,卻有一種別樣復雜的心情。
上世紀90年代,很多外出打工的人,沒掙到多少錢也一定要回家過年,沒有人詢問他們掙到多少錢,大多是關心他們在外過得怎么樣、見了什么大世面。那年月,錢財并不是了不得的面子,外出的人年前到家才是一家人最重要的面子。
但“如今的‘年味’已經(jīng)沾染了功利性,回家先要考慮:是不是掙到了足夠的錢,能夠去置辦年貨,給親朋好友的孩子發(fā)紅包;是不是“混出了人樣”;是不是有了自己的“另一半”,讓父母安心,堵住勸婚的悠悠眾口……
“年味”功利性的現(xiàn)實原因
社會的功利
社會對一個人的評判,不會看你是不是潛力股,也不會看你做的事情對社會有什么用,只會看你有沒有一官半職,有沒有賺到錢。當社會變得如此功利化、物質(zhì)化。那些沒有“升職加薪、當上總經(jīng)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人自會感受到?jīng)]有“成功”的自卑和悲涼。尤其是在大城市打拼,事業(yè)未起步或才起步、前途不明朗、錢包空空的年輕人自會感受著“燕然未勒歸無計”的失意。這種情緒,在面對七大姑八大姨各種詢問時,在聽到各種“事業(yè)有成”的“別人家的孩子”的事跡時,心中總會五味雜陳,甘苦自知。如此種種,最終引致了他們強烈的挫敗感和失落感。在他們心中,要不要回家過年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不是有“臉”,而且,這一判斷的標準很多元。正是因為沒“臉”,不少人不想,甚至不敢回家過年,讓這傳承了幾千年的中華傳統(tǒng)披上了功利色彩。
攀比心理
人與人之間來往的攀比心理、關系心理更強,而傳統(tǒng)的人情味更加稀薄�;丶遥粌H是一種情感性的社會活動,更是一個消費性的經(jīng)濟活動。父母要求子女有車有房,才覺得在鄰里間有面子,子女覺得回家禮物要貴重,穿著要氣派,走親訪友出手要大方才體面。金錢成為人們表達情感最為重要的方式之一,關系的遠近,情感的親疏,都可以通過差異化的消費來呈現(xiàn)。其實情誼不該用財富來衡量,“望親、團圓”這些詞語的溫情也是金錢給不了的。
還記得那個收到一件新衣、幾十塊錢的紅包、一家人忙活一頓年夜飯就感到十分滿足和幸福的簡單生活嗎?回家過年本來時關乎家人與親人之間的情感,不關乎經(jīng)濟能力、不關于面子。
-
為什么感覺每天過得很快一般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xiàn)一些疾病的發(fā)生,而且嚴重的也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一些心理方面的疾病,尤其是對于一些年
-
如何對付壞情緒呢在生活中不是無時無刻都能如意的,人們會為家庭生活、個人感情、工作不順等,繼而有發(fā)生各種消極情緒,并且使得自己心情感到尤為
-
愛挑毛病的人 肯定也是不夠自信現(xiàn)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愛挑毛病的人,總是感覺別人出現(xiàn)一些缺點和錯誤,其實這些人也并不是那么自信的,所以在
-
壓力大怎么辦?七個小辦法可以快速的解壓現(xiàn)在的生活節(jié)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很多人都會出現(xiàn)一些壓力大,所以導致很多人出現(xiàn)一些緊張感,或者是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
-
五種常見的病態(tài)心理到底有哪些?可能很多人對于常見的病態(tài)心理并不是那么的了解,其實這個屬于是這些心理問題而導致的,如果是沒有很好的及時去發(fā)現(xiàn)和治療,那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