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中風的8大誤區(qū)
誤區(qū)一:血壓正;蚱筒粫中風中風分出血性中風與缺血性中風兩種。缺血性中風的病因在于某支腦動脈發(fā)生了堵塞,導致局部腦組織因缺血缺氧而喪失功能。血壓正;蚱偷哪X動脈硬化病人,由于腦動脈管腔變得高度狹窄,或伴有頸動脈斑塊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高等因素存在,均可能發(fā)生缺血性中風。
誤區(qū)二:小中風無關緊要 不少中風病人發(fā)病前在短時間內出現(xiàn)過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癥狀,伴有突然說話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癥狀常在數(shù)分鐘內消失,頭部 CT檢查正常,而不易引起人們的重視。其實,這是微小腦血栓引起的瞬間腦局部缺血,醫(yī)學上稱為小中風。約有一半小中風病人在5年內會發(fā)生偏癱,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小中風,及早就診防治。
誤區(qū)三:藥吃多少跟著感覺走 有的人每晚僅服1片(25毫克)腸溶阿司匹林。在腦血栓的預防性用藥中,不少人知道每晚睡前服用腸溶阿司匹林,但僅服1片。其實,目前國際公認的腸溶阿司匹林用量為每晚50~75毫克,即25毫克1片的腸溶阿司匹林應服2~3片。如果藥量不足,則達不到預防目的。需要說明的是,“毫克”不等于“片”。有人使用心痛定降壓時,錯誤地認為10毫克即10片,結果用藥過量導致血壓過低,腦血流變緩,吃出了偏癱。
誤區(qū)四:用藥品種越多越好一些有過中風表現(xiàn)的人惶恐不安,于是四處看病。甲醫(yī)生開了“圣通平”,乙醫(yī)生開了“尼富達”,殊不知這些名稱不同的藥,其實都是心痛定,結果因用藥過量導致中風。也有的病人牢記“是藥三分毒”,血壓高了也不用藥,其結果可想而知。
誤區(qū)五:只管服藥不檢查比如使用抗凝藥,不注意監(jiān)測。風濕性心臟病引起的偏癱多見于心房纖顫病人,這類病人要終生使用抗凝藥,同時進行用藥監(jiān)測。尤其對于彩超檢查發(fā)現(xiàn)心房內有血栓的病人,在使用抗凝藥時,要根據(jù)病情不斷監(jiān)測凝血酶原時間,以及時調整臨床用藥劑量。否則,用藥多了,會引起出血,用藥量不足,又會引起血栓。許多風濕性心臟病人術后出問題,都是由于這個問題沒處理好。
誤區(qū)六:少服幾次藥沒關系 一些老年人由于記憶力差,常忘記或重復服藥。所以,建議應將自己常服的降壓藥、降糖藥、強心藥等分開包裝,上面注明服用日期及早中晚具體時間;蛘甙衙咳沼盟幏N類按時間寫在一張紙上,貼在醒目處作為備忘錄。工作繁忙的朋友應備三套藥,辦公室、家里、手提包內各一套,隨時提醒自己服藥。
誤區(qū)七:瘦人不會發(fā)生中風有些人以為瘦人不會中風,于是拼命減肥。根據(jù)對3975名患有高血壓的6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跟蹤調查發(fā)現(xiàn):瘦人也會中風,只不過比胖人略少一些。所以,不管胖瘦,都應采取綜合防范措施,以避免中風的發(fā)生。
誤區(qū)八:中老年人才易發(fā)生中風 90%的中風都是發(fā)生在40歲以上的人群,但近年來中風有年輕化的趨勢。年輕人社交活動多,生活壓力大,酒肉大餐機會多,許多人仗著年輕,往往忽略了身體保健。
-
常見的“老年病”都有哪些呢?老年病又稱老年疾病,是指人在老年期所患的與衰老有關的,并且有自身特點的疾病。一般認為,人的年齡在45至59歲為老年前期或初老
-
牙齒疼痛——老年人的常見疾病,如何保健?牙齒疼痛——是很多人的常見疾病,中年以后,甚至是老年,忍有“潔白如玉”的牙齒,這就是健康的標志!然而有部分老年人還會松動
-
老人容易摔倒是什么原因 該怎么辦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是最好的,老年人容易摔倒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呢?是不是也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多的傷
-
為什么會有老人味 5個方法能去除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老人都可能會遇到一些各種各樣的一些疾病的,而且很多老人都可能會遇到一些老年人的一些疾病的,
-
老人如何補鈣 遵循4大原則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很多老年人都特別喜歡心理更加健康的,而且老年人真的是特別需要補充一些鈣量元素的,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對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