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什么病最難醫(yī)呢?當然這樣問可以列舉許多疾病是目前世界技術還無法治療的疾病,不過如果你問我,最難醫(yī)治的病是什么病?是癌癥?腎病?肝炎?高血壓?我說都不是,最難醫(yī)的病是心病。
醫(yī)治其他的病,還有醫(yī)理可循,只要斷癥正確,可能藥到病除。但醫(yī)治心病的心藥,成分甚為復雜,包括愛心、關心、寬恕、體諒、包涵、容忍、時間、歡笑等,而開藥的人,往往不是醫(yī)生,而是病者本人。
對付細菌、病毒,還可以用抗生素、消炎藥;對付壞死的器官,還可以把它們切除。但對付情緒低落、煩燥不安、灰心氣餒、郁郁不樂等問題,又應如何處理,難道把心切除?
曾經(jīng)有位病人來看我,他基本上沒有什么毛病,只是生活上點點滴滴的不如意事,令他心情抑郁、愁眉不展,以致睡不著、吃不下,身體日漸消瘦,抵抗力衰退。更甚的,是他對生命失去應有的熱誠,麻木地過一天算一天。他來看我,也只因為身旁關心他的朋友硬把他拉來。雖然開了藥給他,但我知道作用不大,因為他很可能連第一步也不愿踏出,不會煎藥服用。
和這病人正好相反的,是我一位已過世的癌癥病人,她看病多年,已由病人變成朋友。當她到未期時,身體很虛弱,要被迫住院,以為她熬不住,卻過了一關又一關。身體狀況稍有好轉(zhuǎn),她就出院,上診所來找我。
不單是來找我看病,而是來聊聊天,會一會診所內(nèi)其他關心她的朋友。其實我心里很明白到這階段,什么藥對她似乎已沒作用,但當然仍開藥給她,開的是心藥,除一般醫(yī)藥書所載的藥材外,還附上我們各人的關懷、友情和祝福,希望她喝下,會覺得舒服些,給她一點動力,讓她活得更堅強。她真的很堅強,氣喘得幾乎連話也說不上,仍興致勃勃告訴我,看完病后和朋友去吃自助餐。雖然她很年輕就走了,但她真的懂得把握生命,享受人生。
藥物是醫(yī)生與病人溝通的途徑。藥物如何能發(fā)揮效用?相信幾乎所有病人都會回答說:視乎醫(yī)生是否有本事。這只答對一半。有時我也奇怪,同一病征、相近的體質(zhì),用同一的藥,為何有些人病情會好轉(zhuǎn),有些人就進展不大。其中當然涉及很多變數(shù),但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病人的‘心’。
病人的心,照理應是心想康復,可惜很多病人在精神上和情緒上,都沒有作好求取健康的心。為什么這樣說呢?
曾有一位病人向我訴苦:自從我結(jié)婚搬離家后,我媽媽兩、三天就打電話給我,說頭暈心跳失眠等,要我回家看她,或陪她去看醫(yī)生。有時我在公司忙了一整天,晚上回家累得半死,但媽媽一個電話,我就馬上飛的士回家。媽媽有病,我照顧她是應該的,不過,很多時回到家里,見她不是躺在床上,而是在廚房里煮東西給我吃。我很想發(fā)脾氣,但又不忍心。每次她打電話來,我都第一時間回家,我怕如果我不回去,萬一她真的不舒服出了事,我會不安樂。
或許我們會笑那病人的媽媽,不過,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的確用病來作為一個藉口,可以理直氣壯說:我有病,所以工作表現(xiàn)欠佳。我有病,所以你要關心我、遷就我、容忍我。無可否認,病會影響人的行為表現(xiàn)和情緒,但要分清什么是真病,什么是心病。
病是人生必然會遇上的事,正如我們生下來,就有一天必然會死,是人生的定律,但很多人都逃避,不愿意想這問題。同樣地,許多人一有病,就驚惶失措,不知如何面對,終日自怨自艾。其實,從正面來說,病是人生的小插曲。如果你從來沒試過躺在床上、四肢無力、頭暈、骨痛、反胃的不適,你又如何懂得珍惜你活動自如的日子。如果你體會到,吃得落,屙得出、睡得著,對某些人來說已是一種奢望,你又怎會介懷生活中的少許不如意,而不珍惜目前所擁有的一切。
有一位70多歲的婆婆得了肺癌,她女兒陪她來看病。問到她有什么不舒服時,婆婆就哭起來,說自己多不幸,好不容易把子女養(yǎng)大,他們都很孝順,但她偏偏就在此時得病。我反過來問她:‘難道你想你30歲時,子女年紀還小就患病?如果你想,我本應30歲就患病,現(xiàn)在70歲才出事,我不是賺了40年的光景?’
許多重癥病人,總愛問我:何醫(yī)生,我還可以活多久?或者說:西醫(yī)說我還有三個月命,何醫(yī)生,你說呢?我會答說:‘今天車禍死的人,在昨天怎會想到自己明天就不在人世。到你這個大病階段,活一天就是賺一天,與其想幾時會死,不如好好享受活著的每一天。’
很多人說:如果經(jīng)常對著家中的花草說話,贊美它們,它們就會長得特別美麗。我不是心理醫(yī)生,不懂開心藥給病人,不過,如果你們一但得病要吃藥,不妨對著那碗黑乎乎的藥說:“喝下你,我就會好!”。那么對付病魔這場惡仗,我們攜手合作,必能戰(zhàn)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