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年的她:為何一直不如意
1993年,張曼玉在飛往上海的航班中邂逅地產(chǎn)商人宋學祺。彼時,宋是香港有名的青年才俊,而張是炙手可熱的女明星。11月,二人確定戀愛關系后,她大力支持他的事業(yè)。后因宋的資金短缺,張曼玉毅然拿出自己積攢多年的一千萬,投入到宋的公司。1995年,宋的公司倒閉,張曼玉的積蓄也被虧空。為了東山再起,宋學祺另攀上一位富家千金。這一次,因為過分投入,張曼玉的愛情與金錢,頃刻間血本無歸。
幾年后,為了前夫阿薩亞斯,張曼玉離鄉(xiāng)背井定居巴黎,努力學習他的語言和文化,極力適應與自己膚色、生長環(huán)境截然不同的丈夫。為了他,她放棄了片約和廣告,專注地享受婚姻。她向記者夸耀:“在法國的生活很簡單,煮飯、洗衣等家務都是我一手包辦的。”不沾陽春水的公主,為了心愛的王子,甘愿洗盡鉛華做個黃臉婆。直到某一天,阿亞薩斯有了另一個女人。
心理剖析: 愛情動物的過度付出
熟悉張曼玉的人都說她是一個典型的“愛情動物”,為愛不顧一切、死而后已。她的這種心理特點,正是一種小時候沒有得到完整的父愛,對男人的愛有一種饑渴感,在付出的時候容易過度,以為大量的付出就一定能夠得到回報。
從她和宋學祺的情況來看,她有一些非理性,比如,拿出巨額存款給戀人投資,體現(xiàn)出她的“過度補償性”的心理需求。她也許把他想象成自己虛幻的父親,她要做得“非常好”,滿足他一切需求,以此來留他在身旁。但愛人畢竟不是親人,你給得太多,一方面會讓他受寵過度,另一方面也會給他不必要的心理壓力,怕無法回報你。那么,這種付出反而會成為對方退縮和分手的理由。
跟阿亞薩斯的感情也是。張曼玉為他付出了很多,然而適得其反,太過依從和縱容對方而沒有限度,片面改變自己而適應對方并不是愛的最好方式,最后只能讓對方感到“無法承受之重”,不如找個輕松一點的女人,獲得自然而然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