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網絡對當代大學生的多方面影響,分別從網絡對當代大學生學習方式、身心發(fā)展、思想道德修養(yǎng)等方面,論證了這些影響的復雜性、變化的復合性以及問題的隱蔽性。主要闡述了網絡對當代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積極和消極因素。最后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措施,并做出了展望。
引言:自從1946年誕生第一臺計算機以來,計算機科學已經成為本
世紀發(fā)展最快的一門學科,尤其是計算機網絡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連通了
作者簡介:周曉寧,男,1983年出生,中北大學自動控制系在讀學生,030051,山西太原市 ,0351-3943964
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并以其高速的信息傳輸工具,暢所欲談的交際空間和光怪陸離的虛擬社區(qū)而引發(fā)了科技史上的又一次革命,使得21世紀成為信息化的世紀。
1.互聯(lián)網簡介
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當今這個社會上最繁忙、最富有挑戰(zhàn)性、最具活
力地改變著教育理念。毫無疑問,大學生正生存在日易網絡化、數(shù)字化的環(huán)境中。
人類創(chuàng)造了網絡文化,網絡文化也深深地影響著人類社會,正如一些教育學者所言:“他攜帶著自己特有的價值和意義,滲透到人類活動的每一個角落,并以非常的力量支配著人類的行為和觀念,它無所不在、萬象紛呈,構成人間迷人的現(xiàn)象! 面對異常龐大的網絡,大學生既是網絡的生產者和發(fā)布者,也是網絡信息的接收者的享用者, 大學生這種二重角色體現(xiàn)了網絡的互動性。大學生進行網上聊天、熱點討論、版面閱讀和電腦游戲,無不是大學生在以個人身份參與網絡信息的接收者和享用者,由此可見,網絡與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已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上網率為88.1%.上網顯示的平均年齡為1.5年,可以說大學生已經步入網絡時代。
網絡是一個無窮無盡的文化信息源,它具有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交流互動性強和影響范圍廣的顯著特點。如何正確認識與使用互聯(lián)網對大學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分析互聯(lián)網對大學生的影響。
2.互聯(lián)網對大學生的影響分析
2.1互聯(lián)網對大學生學習方式的影響
互聯(lián)網開拓了一個嶄新的、廣闊無比的學習空間,在這個新世界里,將不存在任何障礙,
凡有志獲得知識的人都將擁有學習的權利和機會。這種學習空間的擴展,使得處于信息時代
的大學生群體的學習面臨一次意義深刻而又巨大的沖擊。
在互聯(lián)網構造的信息技術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的獲知方式(即學習)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2.1.1獲知場所的變化。
因特網的全球性打破了國際與地域的限制,真正實現(xiàn)了“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的構想。大學生不在以課堂教學為基礎,而是根據自己的不同興趣和實際情況來選擇何時在何地學習。網絡所具有的開放性,使得每一個進入網絡的大學生面對的是一片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大學生好比海洋中的一艘風帆,任其在知識海洋中敖游。據問卷調查資料顯示有38.16%的大學生通過上網查資料。
2.1.2獲知時間的變化。
網絡技術的出現(xiàn),使得學生尤其是大學生的學習時間不僅局限在上課時間,網絡傳輸?shù)募磿r性使得學生在任何時間都能獲得所需要的知識。
2.1.3獲知觀念的變化。
網絡的發(fā)展,使得每一個大學生的獲知觀念由被動接受教育的灌輸和安排,轉為主動的上網查資料來獲取自己所想要的知識。同時由于各種知識的充塞使得大學生不局限于獲得傳統(tǒng)教育中認為 的正確的或是必須的知識,而是進一步去尋找自己認為實用的知識。
2.1.4獲知內容的變化。
大學生不在依賴課本上局限的內容。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大學生可以在網上隨意瀏覽與下載自己想學的知識。
2.2互聯(lián)網對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影響
互聯(lián)網構建的信息時代的特點決定它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多層次的、多角度和多方面的,呈現(xiàn)出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同時存在著交錯影響的矛盾狀況,不能一概而論或簡單的做出結論。
2.2.1互聯(lián)網對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積極方面
(1) 有利于激活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信息技術的共享性使文華作為無形的資產擴散到各地,使每個網民受益,達到“文化增值”的作用,也顯示了文化自身的價值,激發(fā)了大學生創(chuàng)新知識和探究未知的信心。信息技術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學生擺脫了知識的權威的從眾心理,從而更有利于大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揮。
(2) 便于大學生產生協(xié)同學習的觀念。
協(xié)同學習是指學習者在與他人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學習。利用互聯(lián)網所構成的協(xié)同學習環(huán)境,可以讓更多的大學生不受地域的限制,好比坐在一起討論問題,實現(xiàn)指定內容的有效學習.同時網絡還可以使教育者和學生形成協(xié)同學習的模式,通過網絡大學生還可以向教育者提出問題,尋求輔導與解答。大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
(3) 開闊大學生的視野,節(jié)約學習時間。
網絡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的資源,大學生一旦進入網絡世界,即能在知識海洋中盡情遨游。網絡受知識的“滯后現(xiàn)象”,降低了學習成本,節(jié)約了時間。因此大學生為獲得知識所付出的時間、精力、金錢、也被減到最小,這是任何媒體都無法比擬的。
(4) 符合大學生的心理特征。
在網絡環(huán)境中,大學生越來越認為,雖然他們在不斷地接受教育,但卻是依靠征服信息獲得教育和知識的,而不是知識的消極接受者。這樣學生的自主性就會成為一種趨勢,表現(xiàn)在自主選課、自主參加考試、自主決定學習進度和學習時間等,更有利于大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調動大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與主動性。
2.2.2互聯(lián)網對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消極影響因素
(1) 網絡成癮。
網絡成癮癥是隨著網絡電腦不斷地深入到千家萬戶而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心理疾病。一份對在校 大學生的調查表明,幾乎有75%的被調查者有網絡成癮的傾向。美國心理學會曾對469名長時間上網的網民進行了問卷調查,網民中有6%的人患有網絡中毒癥。而對于身心發(fā)展均不成熟的大學生來說,網絡成癮不僅影響學習,還會影響個性形成、價值取向等深層次的東西,從而改變大學生的人生之路。隨著互聯(lián)網使用人數(shù)的迅速攀升,網絡成癮癥的危害性應該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2)信息污染。
網絡是一個寶庫,同時也是信息的垃圾場,有騙子、小偷,泛濫著色情、盜竊、詐騙等。大學生若沉湎于這些黃色的信息垃圾中,給其心身健康造成極大傷害,輕者耽誤學習,重者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一項調查表明,在被抽取的三千名中國大中學生中,曾光顧色情網站的占46%可見“網絡黃潮”、“色情文化”給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以極大的摧殘。此外,網絡犯罪的手段多種多樣,非法盜取國家機密情報、散步謠言或惡意誹謗等。目前,有些大學生利用電子郵件敲詐香港富豪的事件以見報端。防范信息污染已成為國家乃至全球共同關注的問題。
(3) 人際淡化。
網絡文化把世界聯(lián)成一個縱橫交錯的整體,個體只要進入網絡,就進入了“人——機——人”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使得人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與他人、與社會接觸的機會。特別是對于大學生,長期沉溺于網絡世界,沉溺于虛擬空間,與親屬、鄰居、同學之間的感情聯(lián)絡就會淡化,與現(xiàn)實中的生活也產生了距離感。他們從網絡走出來的時候,面對不理想的社會現(xiàn)實感到悲觀失望,極易導致情緒緊張、孤僻、冷漠以及其他不健康的心理問題。
2.3互聯(lián)網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影響
2.3.1積極參與研究開發(fā)思想教育軟件。
大學生應多參加思想教育軟件的研發(fā),逐步擴大多媒體軟件教育的范圍和內容,吸引更多的大學生積極參加。
2.3.2通過紅色網站加強自身政治素養(yǎng)。
通過和討論偉人、名人的成長經歷,從深層思想上加強自身的愛國主義教育,通過與老師網上聊天和在線活動,及時了解學校以及國家和政府的政策、法規(guī),深入貫徹有關文件的精神。
2.3.3通過網上師生交流完善人生觀、價值觀。
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大大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促使大學生的消費觀念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對情感世界的感悟與理解也產生了實質性的變化。信息的多元化、理解能力的多層次化、判斷力的把握性,都能影響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
3.互聯(lián)網負面影響的基本措施
3.1正確認識網絡的本質,提高大學生辨別事物是非的能力。
大學生沉溺在“網上聊天” 、“網絡游戲”中,主要是因為對網絡的認識不夠,其實網絡所有的不僅僅是“網上聊天”、“網絡游戲”,更多的是“網上學習”、“網上交流”、“網上搜索”等等。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的優(yōu)越性促進學習和交流,網絡永遠是為我們所服務的。
3.2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高自制力。
開展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在網絡化的趨勢呈現(xiàn)出增長勢頭的今天,就更需要教育大學生積極參加各項思想教育,入目入腦,打牢思想根基,提高自制力。德謨克里特曾說:“要留心,既使當你獨身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這是一種道德境界,它在網絡時代更重要。因為每個網絡的使用者都是網絡的主人,都具有某種獨立性,因此,大學生一定要提高自制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遵守網絡規(guī)范,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擾。
3.3加強管理,完善與網絡社會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
目前,已有一些國家對網絡行為進行立法,以保護青少年特別是大學生不被有害信息侵犯。我國的網絡立法工作也開始起步,1996年2月國務院頒布了《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lián)網管理暫行規(guī)定》,這是目前為止有關計算機網絡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規(guī)。1997年12月,公安部頒發(fā)了《計算機網絡國際聯(lián)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其它的主要法規(guī)還有《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lián)網國際聯(lián)網管理辦法》、《中國互聯(lián)網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等,《刑法》和其它有關法律文本,也有打擊計算機犯罪、保護信息安全的條款。多網絡法規(guī)的出臺與實施在規(guī)范網絡行為、保護網絡用戶,特別是青少年免受非法和有害內容的傷害方面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但就當前形勢看,網絡立法工作還遠未達到要求,特別是在阻止網絡犯罪方面尤顯滯后。加強網絡立法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3.4采取具體的技術措施進行信息選擇,擋住信息垃圾。
除了在政策、法律上規(guī)范網絡行為外,利用必要的技術手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過濾信息垃圾的目的。 當前,最常用的技術是安裝信息過濾軟件,主要包括"黑名單"、"白名單和PICS系統(tǒng)。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更方便,更安全、更快捷的過濾軟件會不斷出現(xiàn)。到那時,信息垃圾就不會這么泛濫了。
4.結語和展望
網絡是一個五花八門,光怪陸離的世界,它給我們的心靈、情感、道德等多方面帶來了強大的沖擊力,我們要在混亂中尋找方向,從誘惑中學會拒絕,從迷茫中找到希望,才能使自己在享受現(xiàn)代科技的成果中完善自己,成為21世紀中國科技與人文協(xié)調發(fā)展中大有作為的新銳一代 。
參考文獻:
(1)楊波,正確認識計算機和網絡,大學生入學指南[M]2002年5月北京第一版,P159。
(2)鮑金,網絡環(huán)境下當代大學生出現(xiàn)的變化和問題,武漢大學網絡文明教育宣傳團,2002年11月17日
(3)劉昕,網絡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及防治措施,山東理工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網絡部,2002年6月18日
(4)唐新濤,網絡與大學生學習之利弊談,山東省煙臺大學中文系,2003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