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應(yīng)該找個什么樣的人”,幾乎是剩女每天入睡前的必修課。在一次次思考中,那個男人的形象日益清晰,她的心里充滿喜悅,覺得革命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第二天睜開眼睛才發(fā)現(xiàn),盡管自己的要求并不高,甚至每一個條件都是“卑微”的,然而,同時符合所有條件的男人確是鳳毛麟角。
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也不是不知道,可是,都堅持到這個份兒上了,卻還是要妥協(xié),那早干嗎去了呢?
因為不甘心,怕后悔,所以只能一條路上走到黑。更麻煩的是,她們還必須故作輕松,像劉若英那樣鎮(zhèn)定自若地說“我覺得在每一個文明程度較高的城市,都會有很多單身的大齡女青年”,好像文明發(fā)展的程度是以剩女的多少為標準。日子久了,女朋友懶得再給她當紅娘,男人更是覺得這個女人根本不需要男伴或老公,因為“她可以一個人搞定生活中全部事情,甚至像藍心湄那樣去人工授精,選擇讓自己的寶寶擁有牛津博士的基因。”
剩女需要“隨便”的勇氣
對于獨立而又成熟的都市女性來說,要你在男人面前扮天真,告訴他沒有你我就活不下去,顯然太夸張。就算你恨嫁恨到骨頭里,也不會將尋找一個男人當成自己的人生目標。然而,倘若你年齡超過28歲,未婚,的確需要花一點時間來考慮一下,如何才能讓自己更快地嫁出去。
所謂“脫剩”,看上去如萬里長征,第一步卻異常簡單。你只要放棄那些對Mr.Right的想象與要求,嘗試與所有可能或者不可能的男人約會。
“他絕不可能是我喜歡的類型。”正是這些武斷的判斷,使你的單身生活變得越來越漫長。也許當你嘗試著跟他一起喝喝茶、吃吃飯,會發(fā)現(xiàn)喜歡穿粉紅襯衣的男人不一定都是自大狂,跟父母一起住的不一定就是買不起房子,天蝎座與雙子座有時候也挺來電。
能不能遇到對的男人并不完全是運氣問題,而是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問題。人生經(jīng)歷使剩女們變得越來越成熟和迷人,同時亦讓她們變得過于理智和保守。其實愛情永遠是冒險家的樂園,反正你閑著也只是胡思亂想,為什么要拒絕與一個看上去“不太合適的男人”約會幾次呢?你難道沒發(fā)現(xiàn)嗎,平裝本男人需要耐心發(fā)掘,而精裝本男人老早就被一搶而空。
“我不是不想嫁,可是我覺得……”我拒絕再跟小余“紙上談兵”了,這種交流只會讓她的未來男友條件明細單越拉越長,最后只好去火星上找老公。我對小余說,去見男人吧,跟他們吃飯、聊天、牽手、打KISS,然后再來一起談?wù)撌裁礃拥哪腥诉m合自己。要想“脫剩”,就必須讓自己身上有迷人的戀愛氣味,越戀愛越有異性緣,越空窗男人對你越疏離,真的就是這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