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漸成流行病 專家解析遲到心理
現(xiàn)代社會,遲到似乎成了個流行病,理由也是無奇不有。有的人總是有條不紊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無論何時都能提前到場;而愛姍姍來遲的人,就算起得很早,我們也只能在上課上班幾分鐘后,才看到他慌慌張張的身影。除了有的人確實有實際困難之外,遲到其實還常常蘊含著更深層的心理原因。
想想你每次遲到后是否感到內疚和緊張?如果是“沒有”,那么你大概是把遲到當成了證明自己重要的手段,想從側面告訴別人或告訴自己:“我是值得等的,我是必須被等的。”就像約會時女生喜歡讓男生等,開會時領導喜歡讓員工等。
這種想法暴露了一些人的不安全感和虛榮心,也是不尊重對方、沒有責任感的表現(xiàn),會嚴重破壞人際關系。但由于它隱藏在潛意識里,有時候連我們自己也未必能覺察到。
但大多時候,遲到者是無奈的。對他們來講對抗遲到是一場艱難的戰(zhàn)爭。看看下面三種情況吧,你一定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
“人們常常追求完美,卻不知道完美也是一種負累。”
所以臨出門了,還要一遍遍檢查東西帶齊了沒有,貴重物品放好了沒有,發(fā)型和衣服是否搭配。他給自己設定了一大堆程序,好像不完成這些就沒法做下一件事。即使提前起床,也只是花更多的時間來重復。很多人戲稱得了“拖延癥”,無論多重要的事也會拖到最后一秒才做,踩著點到場才符合他們的風格。這是否更像強迫癥,雖然它還達不到“癥”的程度。
“人在等待的狀態(tài)下,腦子里就會充滿想象,而一旦回到現(xiàn)實中,就會有空缺感。”
所以若是定好兩點半到,不到兩點二十絕不出發(fā)。他告訴自己:“只是不想浪費時間,反正去早了也沒什么事做。”但他其實是害怕處于空缺狀態(tài),害怕多出來一段不知道干什么的時間,害怕與那些忙碌、充實的人作比較。這是另一個踩著點到場的原因。
“當你想做一件事,總會找到100個方法;當你不想做一件事,也總能找到100個借口。”
如果人們對接下來的事情充滿熱情,即使再早、再冷、再忙,也會想方設法準時或提前到。而當你在被窩里一次次對自己說“再睡5分鐘”時,你可意識到,你的內心正在抵制你該做的事。渾渾噩噩、得過且過,不過是因為你不喜歡罷了。
總之,遲到就這么“自然而然”地發(fā)生了。它會消磨人的斗志,影響一天的日程,給別人留下沒有責任感、不尊重他人、辦事效率低等壞印象,這些都是未來成功的巨大障礙。所以,如果你有遲到的習慣,那就對癥下藥,克服困難,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每一天。畢竟“趕不上火車,不是因為跑得太慢,而是出發(fā)得太晚了。”
好文推薦:
-
老人看新聞易引發(fā)焦慮情緒對于一些中老年人來說,他們在家里沒事的時候都特別習慣性的去看一些法制社會的,可是大家有沒有了解過,經(jīng)常去看這樣的節(jié)目,肯
-
你就是你潛意識里想象的模樣你了解自己嗎?你平時看到的自己就是真實的自己嗎?你可知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法碰觸到另一個自己,潛意識中的自己。心理學家告訴
-
心理陷阱 誘人掏腰包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心理陷阱主要有哪些?這些這是今天小編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常見的心理陷阱主要包括心理賬戶誤區(qū);認為東西
-
給心靈買張電影票不知道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否小編我一樣,喜歡看電影,是個十足的電影迷。尤其你還是一位心理學愛好者,那么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
-
為什么有些人如此愛“裝逼”?相信所有關注今年里約奧運會的童鞋都聽說澳大利亞霍某人詆毀我們游泳健將孫楊的事跡了。的確,這件事尤其是那段視頻出來后,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