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重視培養(yǎng)寶寶的非智力品質
可以說,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智力因素作為操作系統(tǒng),每時每刻都在起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往往在關鍵時刻,起著決定性的影響!
然而,目前在嬰幼兒教育中,盡管許多有識之士多次呼吁應重視兒童的非智力品質培養(yǎng),但在相當一部分家長中,仍然存在著重“智”輕“非”的傾向。這里,固然有相互攀比、隨波逐流者,但在一些家長的思想深處,認為將來只要孩子有知識、有能力,就能成就一番事業(yè)者也大有人在,從而忽視了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yōu)秀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與教育。
美國心理學家比較過智商在140以上的150名“神童”,為什么在成年后成就如此懸殊,其結論是令人深思的:這些早年的神童成年后的智商并沒有多大變化,而主要差異在于他們的個性心理品質。在自信、進取心以及堅持精神等非智力品質方面,成就顯著的一組遠遠高于成就低的那一組。
僅僅為造就“神童”而進行的智力教育,是有失偏頗的教育。人們常說,天才多怪人,許多天才人物由于接受了不恰當?shù)脑缙诮逃�,盡管有個人事業(yè)的輝煌,卻因其病態(tài)的人格而沒有幸福的人生。如音樂神童莫扎特、哲學家尼采、文豪約翰·羅斯金、宗教改革者路德、我國三國時的軍事家周瑜,甚至現(xiàn)代控制論的創(chuàng)始人維納,幾乎都有病態(tài)的人格。
難怪有人研究“天才病跡學”,尋找古今高智名人的異常心理表現(xiàn)。這恰恰從一個側面反應了早期教育的過失:僅僅把教育的焦點集中在智力方面。因此,這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的教育目的了!從家庭教育的角度講,教育的最終目的,應當是使孩子擁有幸福而完整的人生!要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必須對孩子進行全面而和諧的教育:既重視早期智力開發(fā),又重視健全人格的塑造;既大膽、合理地開發(fā)孩子的身心潛能,又使其個性得到充分而和諧和地發(fā)展。
-
5條建議讓你遠離抑郁人到中年以后我們都知道年齡也是越來越大,而且突然退休以后大家是不是感覺特別的不舒服,很多人都感覺特別,很孤單的,可能心理
-
中國三大獨特的自身特征工作壓力大了之后就很容易形成心理上的毛病,而這些大家更是要好好的去發(fā)現(xiàn),特別是在我們的生活和身邊總是會看見有一些人會選擇
-
其實每個人都能獲得\"洪荒之力\"相信這個8月很多人都在關注巴西里約奧運會了,8號孫楊杜麗失金很多人都覺得很可惜,尤其孫楊火霍頓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大家都很憤憤
-
心理劇迷:高溫假就要心理大劇陪你炎熱的夏季,尤其是40度的高溫天氣,如果這時候我們宅在家里吹著空調吃著西瓜,再美美地看上一部心理大片,簡直是太酸爽了。好的
-
我們需要什么樣"心理資本"什么是“心理資本”?心理資本其實就是指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擁有好心態(tài)、正能量,心態(tài)越好、能量越高你的心理資本就越高。心理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