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么如此好面子
在中國,很多人都有一種好面子的心態(tài),覺得有些事自己不適合但是又不肯低頭。
面子心理的淵源
中國社會最早是以家族為核心的,這就決定了一個人的榮辱與家族緊密相連。例如,歷代士子狀元及第后,都要衣錦還鄉(xiāng)、祭祀祖先,好讓他的榮譽為整個家族掙到面子。
我國長期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而儒家提倡的是“和為貴”的人際交往原則,所以,給別人“留幾分薄面”就成了維護人際和諧的重要手段。而且儒家思想提倡朋友間的共生共榮,即使朋友有錯,也不當面揭短。面子背后是人情法則,是人際關(guān)系的相互維持和利用,最根本的是彼此間利益的交換和滿足。
愛面子的心理動因
在我國的漢字中,“臉”和“面”在某些意義上是相通的,例如“洗面”和“洗臉”。但在“臉面”這個詞中,“面”和“臉”卻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臉”是指道德法則下的判斷,如罵某人為“不要臉”;而“面”則更多包含著權(quán)力的意味。這就揭示出了好面子的第一個心理動因,即炫耀權(quán)力的欲望。很多人認為自己可以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就表明擁有他人沒有的資源和權(quán)力。如時下有些人總是樂此不疲地愿意替人辦事,當別人稱贊他有本事時,他炫耀的心理就得到了最大的滿足。
此外,自卑也會導(dǎo)致好面子。宋真宗認為“澶淵之盟”讓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他在對手面前感到自卑,于是,他一口氣把“五岳”都封禪了,以此來維護他的臉面。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有些人明明在別人面前感到自卑,但他們又不愿意讓其他人看低自己,于是,只能用所謂的面子來聊以自慰。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也是如此,他在趙老爺面前唯唯諾諾、自卑得很,但是他被打之后,總是用“老子打兒子”來努力維持可憐的自尊。
在心理學上,“羊群效應(yīng)”也是導(dǎo)致好面子的一個重要因素。所謂“羊群效應(yīng)”就是盲目心理的表現(xiàn)。現(xiàn)在有很多“名校”,你的孩子能去,我的孩子如果不去那顯得多沒面子啊。于是,名校就像是羊群喜愛的綠洲,只要一個家長給孩子報名,許多家長就跟風而至。這些人好面子主要是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最保險的辦法就是隨大流。
-
5條建議讓你遠離抑郁人到中年以后我們都知道年齡也是越來越大,而且突然退休以后大家是不是感覺特別的不舒服,很多人都感覺特別,很孤單的,可能心理
-
中國三大獨特的自身特征工作壓力大了之后就很容易形成心理上的毛病,而這些大家更是要好好的去發(fā)現(xiàn),特別是在我們的生活和身邊總是會看見有一些人會選擇
-
其實每個人都能獲得\"洪荒之力\"相信這個8月很多人都在關(guān)注巴西里約奧運會了,8號孫楊杜麗失金很多人都覺得很可惜,尤其孫楊火霍頓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大家都很憤憤
-
心理劇迷:高溫假就要心理大劇陪你炎熱的夏季,尤其是40度的高溫天氣,如果這時候我們宅在家里吹著空調(diào)吃著西瓜,再美美地看上一部心理大片,簡直是太酸爽了。好的
-
我們需要什么樣"心理資本"什么是“心理資本”?心理資本其實就是指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擁有好心態(tài)、正能量,心態(tài)越好、能量越高你的心理資本就越高。心理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