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自己強的人別躲著
其實面對強勢群體和行為,幾乎人人都會有些不舒服的體驗,這種體驗被稱為焦慮。在精神分析心理學家阿德勒看來,這是因為人出生就面臨著弱勢的處境,造就了自卑的特質,自卑帶給人的感受就是不安、焦慮。為了讓自己好受一些,人們會自覺不自覺地采用各種方法去克服這種體驗。這類努力可見于人生的各個階段,比如嬰兒期對母親的依戀,幼兒期對外部世界的探索或回避,學齡期的勤奮和追求外界的認可……這些發(fā)展階段環(huán)環(huán)相扣,其中最重要的還是青春期自我認同的完成與否,它決定了個體是否能在成人階段坦然面對成敗,自如地處理人際關系。
進入青春期后,大多數(shù)人會變得十分活躍,表現(xiàn)出多變、叛逆及出現(xiàn)一些挑戰(zhàn)極限的行為。這些都是個體在探索“自己是誰,想成為誰”的過程。如果一個人能成功地完成自我認同,明確自己是誰、人生目標何在,達到接受自己、自我認可的程度,在遇到強勢對象時就能夠及時調(diào)整自己,克服焦慮感。反之,沒能實現(xiàn)自我認同者常常處于自我懷疑、自我否認的狀態(tài),當面對強勢對象時,會加重自卑和焦慮感。
未能實現(xiàn)自我認同的人,在處理自卑和焦慮時會采取壓抑的處理方式,即回避現(xiàn)實問題,并尋找各種借口,讓自己心安。這雖然可以暫時緩解內(nèi)心的焦慮,但時間長了,反而會造成個人發(fā)展的滯后,甚至引起心身疾病。
這種情況是可以通過主觀上的努力來彌補的�?梢詮乃季S和行為兩方面入手:從思維角度說,首先是承認和理解自己的感受——面對強勢對象時的不愉快體驗是正常的;其次,要認識到這種感受只有通過積極的處理才能超越,消極回避或否認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第三,則是積極認識自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目標,尋找人生定位。
在行動上,則要主動去面對強勢對象,展示自我,并允許自己有不如意的表現(xiàn);同時在工作、生活中努力完善自己;還要時刻提醒自己學會發(fā)掘和利用資源,尋求和接受別人的幫助。當個體能夠敞開自己,接受幫助的時候,才是個體真正超越了自卑,高興地接納自我的時候。
-
5條建議讓你遠離抑郁人到中年以后我們都知道年齡也是越來越大,而且突然退休以后大家是不是感覺特別的不舒服,很多人都感覺特別,很孤單的,可能心理
-
中國三大獨特的自身特征工作壓力大了之后就很容易形成心理上的毛病,而這些大家更是要好好的去發(fā)現(xiàn),特別是在我們的生活和身邊總是會看見有一些人會選擇
-
其實每個人都能獲得\"洪荒之力\"相信這個8月很多人都在關注巴西里約奧運會了,8號孫楊杜麗失金很多人都覺得很可惜,尤其孫楊火霍頓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大家都很憤憤
-
心理劇迷:高溫假就要心理大劇陪你炎熱的夏季,尤其是40度的高溫天氣,如果這時候我們宅在家里吹著空調(diào)吃著西瓜,再美美地看上一部心理大片,簡直是太酸爽了。好的
-
我們需要什么樣"心理資本"什么是“心理資本”?心理資本其實就是指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擁有好心態(tài)、正能量,心態(tài)越好、能量越高你的心理資本就越高。心理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