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行扒开双腿猛烈进入在视频_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锕锕锕锕锕锕锕锕好疼小视频网站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潮_色婷婷五月综合欧美图片_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_啦啦啦中文在线观看电视剧免费版_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_精品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成年男人裸j照无遮挡无码62

當前位置:心理頻道 > 愛工作 > 職場心理

IT人壓力和心理調查——麻木的“公民”

IT人壓力和心理調查——麻木的“公民”

跳樓不如跳槽,你已懶得跳槽;

罷工不如辭職,你已懶得辭職;

拼命不如拼爹,你已懶得拼命;

你也懶得結婚,

你甚至懶得說話,

你甚至懶得起床……

是什么讓你變得如此麻木?

如果絕望都無法讓你絕望,

如果悲傷都無法讓你悲傷,

那么你還有什么快樂可言!

是因為壓力。壓力就像一個不折不扣的惡棍,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一場比永遠還要遠的長跑。它摧毀你的精神,使你沮喪或者暴躁,無助或者頹廢,傷人或者自毀。

對于IT企業(yè)各階層的員工而言,壓力那么多,而主觀感受的快樂卻那么少。滿懷激情地走出校園,就被湮沒在“蟻族”群中,成為掙扎底層的“蟻民”; 在城市中剛剛立足,賣PC為生,成為自輕自賤的“P民”; 躋身白領,在多年疲于奔命的奮斗中,成為自我迷失的公司人,我們稱之為“公民”。

IT公司的“公民”已經成為高危人群——《計算機世界》在對包括微軟、英特爾、戴爾、百度、金山、浪潮等20余家公司的293位員工的調查中發(fā)現: 公司白領層普遍充滿了職業(yè)枯竭感; 暴躁、沮喪等負面情緒彌漫; 由于長期的工作重壓使得他們正經受著失眠、頭疼等生理疼痛的折磨; 有些個體還表現出諸如“暴食”、“暴走”等極端行為。

他們說,“即使睡眠充足我還是感到工作特別累”; “我容易在小事上發(fā)脾氣、煩躁、缺乏耐心”; “我很想從當前這種持續(xù)不斷的精力消耗中解脫出來”; “我常常感到身體不適”; “工作使我對別人的需求變得麻木不仁”; “我感到有些健忘”; “我覺得自己很容易抱怨自己的工作”; “我之所以去上班是迫不得已”……

高壓力不僅給他們帶來生理疼痛,更帶來心理問題——57%的“公民”最關心的心理健康問題是“緩解工作壓力”; 50.6%是“調適自己的心理健康”; 31.7%是調適人際關系; 31.7%是解決家庭壓力。超過50%的人認為自己有必要接受心理機構的輔導和治療。

什么都懶得做

6月11日上午11點,北京東直門銀座。坐在記者面前的肖莉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銷售總監(jiān)。盡管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日子,肖莉還是很精心地修飾自己,藏飾的耳環(huán)和項鏈使她別有一番風韻。

肖莉自信很會控制自己,“不要為難自己”是她常掛在嘴邊的話。她酷愛越野,七次自駕車進藏。她的生活似乎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冒險和刺激。下個月,她的自駕車目的地是可可西里。

訪談中,肖莉一直雙手扶肩,把自己瘦弱的身體窩在沙發(fā)里。你很難想像,如此孱弱的身體能支撐她一次又一次的彪悍旅程。

“我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就要放棄很多東西!” 肖莉說。

比如結婚。她相信愛情,只是這個37歲的“剩女”,懶得結婚。

6月13日上午10點 ,北京知春路。 “你知道什么是炮灰團嗎?我現在就是白領炮灰團。”高華有些無可奈何地說。“炮灰團”出自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這是一群潰敗的散兵游勇,他們是沒有選擇的人,高華說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高華畢業(yè)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系,在一家軟件外包公司做工程師,去年剛剛結婚,每個月要還3000元的房貸。剛畢業(yè)時的高華對“工程師”這個字眼充滿了崇拜和敬意。逐漸地,高華發(fā)現自己不過是一個IT“民工”。軟件外包公司經常會在項目交付階段集中趕進度,高華就和同事們被關到宿舍集中“閉關”,多則一個月,少則一個星期,“我們不洗澡,不刮胡子,每天早上有人叫我們起床,睜開眼就開始編程,一直寫到凌晨一兩點,然后倒頭就睡,一日三餐都有專人送上來。”

這種機械性的編程和流水線的工人沒有什么區(qū)別,理想越美好,現實越殘酷。“拼命不如拼爹。”高華說,“一想起剛畢業(yè)時熱血沸騰地要獻身IT事業(yè)的樣子,就覺得很可笑。”如今,高華只能在公司熬資歷。“等熬到5年以上,就能混個月薪5000元~8000元; 做了初級主管,可能拿到1萬元以上。”

25歲的高華,已經懶得拼命。

6月18日下午2點,上海五角場。每天上班都要面對一堆代碼,周而復始15年,這就是某IT公司技術主管韓旭的生活。“不知道為什么,我在工作中無法找到樂趣,沒有壓力,也沒有動力,像我這樣的人也就只能混到這樣了。我也想過跳槽、創(chuàng)業(yè),但是我老了,跳不動了。”30出頭的韓旭顯得暮氣沉沉,他說他現在喜歡上了養(yǎng)花,擺弄那些花花草草比編代碼有意思多了。

 

 

 

 

IT行業(yè)有一種“35歲危機”現象。據統(tǒng)計,有70%的人表示35歲后不再從事IT行業(yè),于是就有了IT“35歲臨界點”之說。35歲的IT人員常常要面臨一個轉變,他們的工作效率和創(chuàng)新能力開始跟不上新員工,除了少部分能進入管理層的員工,大部分人都要考慮轉行問題,但是在這個年齡重新再來,很多人又沒有勇氣,于是,“上不能上,退不能退”,“35歲危機”由此產生。

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創(chuàng)業(yè)的夢想,韓旭也曾經沖動過。但是,工作的枯燥磨平了他的熱情,這個剛剛35歲的技術天才,甚至連槽也懶得跳。

懶得跳槽、懶得拼命、懶得辭職、懶得結婚……IT公司白領中那種深深的職業(yè)倦怠感和枯竭感讓我們感到驚訝。

根據《計算機世界》對293名IT“公民”的調查,21%的人認為“我之所以去上班是迫不得已”; 而在對“我很想從當前那種持續(xù)不斷的精力消耗中解脫出來”一項的調查中,有18.7%的受訪者選擇“經常是”,選擇“有時候”的比例也達25.7%。

IT“公民”的消極怠工情緒已不容忽視。這些表面風光的IT白領,大都有著良好的修養(yǎng)和極高的個人期望,盡管他們不會選擇富士康藍領工人跳樓這種極端的方式,但是,在長期的高壓環(huán)境下,他們正在變得懈怠、委曲求全,用疲憊不堪的周末應對疲憊不堪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