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流血伴白帶增多
提示:子宮內膜病變或子宮黏膜下肌瘤伴感染。
危險指數:★★★★★
經間期出血
提示:若發(fā)生在下次月經來潮前14~15日,歷時3~4日,且血量極少時,多為排卵期出血。
危險指數:★
經間或經后點滴出血
提示:排卵性月經失調或放置宮內節(jié)育器的副反應。
性交后出血
提示:性交后立即有鮮血出現,應考慮早期宮頸病變、宮頸息肉或子宮黏膜下肌瘤的可能。
危險指數:★★★
小貼士: 中醫(yī)如是說
中醫(yī)根據月經的特點對月經不調進行辨證,根據期、量辨寒熱,色、質識虛實,同時結合全身癥狀進行分析。常見的月經不調,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色淡質薄屬氣虛。
色紫質薄屬虛寒。
色淡質黏屬痰濕。
色黑有塊質黏屬氣滯血瘀。
先期量少、色紅質稀屬虛熱。
后期量少、色淡質薄屬氣虛。
先期量多、色紅或紫、質黏的屬血熱。
先后無定期、量或多或少、色淡質薄或色紫紅質黏屬肝郁。
總的來說,月經不調的治療原則以理血調經為主,并需重視在經期階段的治療,如因病而月經不調的先治病。因月經不調而病的則先調經。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癥。
間歇性陰道排出血水
提示:應警惕有輸卵管病變的可能。
危險指數:★★★★★
月經不調該做哪些檢查?
1 卵巢功能檢查①子宮內膜活檢;②陰道脫落細胞檢查;③宮頸黏液結晶檢查.④血清E2、P測定,⑤基礎體溫測定。
2 垂體功能檢查:
(1)直接測定血LH、FSH水平及PRL水平
(2)垂體興奮試驗
3 蝶鞍CT檢查了解有無垂體腺瘤。
4 染色體檢查。
5 B超檢查了解卵巢有無多囊性改變。
進一步檢查
1 腹腔鏡檢查:了解性腺狀態(tài),有無發(fā)育不良、多囊卵巢、卵巢早衰等改變。
2 磁共振檢查:排除垂體腺瘤。
小編溫馨提示:其實并不是所有的月經不調都是病。許多婦女發(fā)生月經失調后,只是從子宮發(fā)育不全、急慢性盆腔炎、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去考慮,而忽視了在子宮之外去找原因。殊不知,許多不良習慣因素也可能導致月經失調。情緒異常、長期的精神壓抑、起居無度、過度節(jié)食以及嗜好酒煙等都可直接導致神經功能紊亂,出現內分泌失調從而導致月經不調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