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并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名稱,它是多種不同病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系列共同癥狀。造成貧血的原因很多,治療也各不相同,對癥下藥是關鍵。
�、湃辫F性貧血正常*是不易缺鐵的,因為食物中含鐵豐富,而且體內不斷衰老破裂的紅細胞所釋放出的鐵又可反復被機體所利用。但是在慢性失血(如鉤蟲并痔瘡、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結核等)、胃腸道對鐵的吸收功能不良(如胃酸缺乏)、機體對鐵的需要量增加(如妊娠期婦女)和紅細胞大量破壞(如瘧疾)等情況下,往往引起鐵的缺乏而致貧血。鐵劑是治療這類貧血的有效藥物,常用的有硫酸亞鐵、枸櫞酸鐵銨、富馬酸鐵、右旋糖酐鐵等�?诜F劑一周,血液中網(wǎng)織紅細胞即可上升,10~14天達高峰,2~4周后血紅蛋白明顯增加。但達正常值常需1~3個月。為使體內鐵貯存恢復正常,待血紅蛋白正常后尚需減半量繼續(xù)服藥2~3個月。
�、凭抻准t細胞性貧血這類貧血是由于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所引起。食物中每天有50~200微克葉酸在十二指腸和空腸上段吸收,正常人每天需要葉酸約50微克,一般來說不易造成缺乏。但由于某種原因致使體內葉酸貯量減少、攝入不足或需要明顯增加時(妊娠期及嬰幼兒),常常造成葉酸缺乏,引發(fā)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維生素B12能幫助葉酸在體內循環(huán)利用,而間接地促進脫氧核糖核酸的合成。故維生素B12缺乏時亦可引起與葉酸缺乏相類似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又稱惡性貧血)。對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口服一定量的葉酸即能生效,但對肝硬化或使用了葉酸對抗劑(氨甲喋呤、乙胺嘧啶、甲氧芐胺嘧啶等)所致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用葉酸治療無效。因為此時體內的二氫葉酸還原酶缺乏或受到抑制,不能使葉酸轉變成四氫葉酸而發(fā)揮效應,故必須用其代用品——甲酰四氫葉酸鈣治療才有效果。
對因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惡性貧血,可肌肉注射維生素B12治療。單用葉酸僅能改善血象,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無能為力,故兩藥合用可起協(xié)同作用,療效更高。
�、窃偕系K性貧血由于骨髓造血機能減退或衰竭而引起。血液中不僅紅細胞減少,而且白細胞和血小板也減少。對此類貧血,國內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常用藥物有苯丙酸諾龍、碳酸鋰、氧化鈷等,以刺激造血功能,對部分病人有一定效果。
加拿大、美國科研人員試用精氨酸丁酸鹽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有一定效果,正準備生產(chǎn)片劑和針劑使用。
由上看出,治療貧血,對癥選藥很重要,但必須強調:在對癥治療的同時必須積極尋找病因,只有去除病因,才能達到根治的目的。